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Howard Schultz Quote 1

There's a metaphor Vincent Eades likes to use: "If you examine a butterfly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aerodynamics, it shouldn't be able to fly. But the butterfly doesn't know that, so it flies.” 

by Howard Schultz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starbucks)
 
Vincent Eades (the vice president of starbucks)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哈佛商學院畢業的賣魚佬


哈佛商學院畢業的賣魚佬




有一天, 我想買條魚做晚飯, 經過一個賣魚檔, 賣魚檔的一角, 站著一個賣魚佬, 旁邊有一張枱, 枱上有一塊板, 板上沒有水, 只放著兩條魚 (一條是紅色的, 一條是黑斑的), 枱的後方有一個小圓盤, 盛著一些水和一條氧氣喉, 水的高度只覆蓋到一條打平放的魚, 水盤中只夠放三條魚, 其中一條和板上的黑斑魚一樣.

(以上形容, 是想說在盤中的環境其實也不是比板上的好那麼多, 只是多了那一點點水和氧氣, 魚是沒有空間游動的.)



我看著板上的黑斑魚, 問這是什麼魚? 龍躉. 幾錢? $80. 咁後面盤入面果條幾錢? $100. 兩條有乜分別? 後面果條大d.



總括來說, 唔理其他魚, 驟眼看, 有兩條龍躉,

1) 在板上, 沒有水, 魚的口仍開合著, 不是死魚, $80.

2) 在盤中, 有小小水, 有氧氣, 魚的口開合著. $100.



感覺上和心理上, 在盤中的魚比較新鮮, 只因那一點水和氧氣. 但實際看, 在板上的魚也不是不新鮮. 問題是, 你會買那一條?



不計較價錢的人, 想吃新鮮魚的人, 會選擇 $100 那條. 他們會想, $20, 買條新鮮d.

想吃較平魚的人, 想也不用想, 梗係買 $80 , 又唔係咁差, $20 .



兩類人也掉進了賣魚佬的圈套, 被引導至價格問題上.
其實, 賣魚佬故意做出以上環境, 就是想讓價格有差別, 令不計較價錢的人買好一些, 想買平的又可買平一些. 如飛機上的 first class economic class 一樣.

而且因為有選擇, 會令貨物容易賣一些, 因為不同的人, 不需被迫選同一質素的貨.



技蓋至此乎? 當然不是啦.



其實, 兩條魚是一樣的, 是賣魚佬從同一批魚抽出來, 是但一條放在板上, 另一條放在盤內, 做出以上環境.

不計較價錢的人, 想吃新鮮魚的人, 心理上被誤導了的人, 買了 $100 那條, 賣魚佬無啦啦賺多 $20. 而客人認為自己買了較大較新鮮的, 滿足地離開.

想買平魚的人, 買了 $80 那條, 賣魚佬用了正價賣掉, 沒有損失. 客人因買了較便宜的魚, 滿心歡喜地離開.

另一些對魚有熟識的人, 或是 認為自己對魚有熟悉的人, 看通了兩條魚 好像是一樣, 就會買 $80 那條, 而且認為自己檢到便宜貨. 賣魚佬用了正價賣掉, 沒有損失, 但客人卻開懷大笑地認為自己很聰明.

除了價格差別令貨物比較容易賣出外, 賣魚佬又可有機會多賺 $20, 同時又可令不同客人滿心歡喜地離開. 高招!



技蓋至此乎? 當然不是啦. 還有?



我問完賣魚佬幾錢後, 問完有什麼分別後, 開始猶疑了, 我快速的在腦中盤算, 給多 $20 買條較大較新鮮的好, 還是買條便宜的好? 看看便宜的, 又不是有什麼問題, 其實和在盤中的差不多, 只不過, 因盤中有水, 心理上不自覺地認為盤中的比較新鮮. 給多 $20 等於給多 25%, 其實也不是小數. 但其實我也不是太計較那 $20 的人, 只不過是慣於比較. 再想想, 如果買了 $80 的卻是不新鮮的, 咪得不償失?

在這幾秒的猶豫中, 賣魚佬看通了. 便立刻說, 好啦, 盤中那條 $80 俾你啦.

我所有的猶豫和盤算瞬間被解開了. 而因所有問題都被解決了, 有理由不買嗎?

我便立即說好, 買了 $100 那條, 但只用了 $80. 心裡還不自覺認為真的檢到了便宜貨. 賣魚佬用了正價賣掉, 沒有損失, 但我卻認為自己平了 $20, 開懷大笑.



賣魚佬的一招, 令想買貴貨的人, 可立即選貴貨; 想買平貨的人, 可立即選平貨; 懂魚的人, 可精明地選 "平貨"; 猶豫的人, 可立即促成交易. 只要你一開始看中了魚, 只是被誤導至 $80 $100 的問題上, 都很大機會可以成交.

呢個就係促成交易的藝術, 賣魚佬冇得輸!



最後, 我給了賣魚佬 $80, 賣魚佬在盤中撈起了魚, 不自覺的放在板上, 剛好 (不小心) 放到板上的龍躉旁邊. 這時, 我留意到板上的龍躉, 其實比我買入的, 在盤中的龍躉還大小小. 我才知道這就是賣魚佬的計謀, 其實由我問第一條問題開始, 一齊已經掌握在賣魚佬的手中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人生三大錯過

人生三大錯過: 
遇良師不學, 遇良友不交, 遇良機不握
 
(出處: internet)

大家一聽金句, 會立即認同 "係喎, 有道理", 之後就寫低放埋一邊. 有多少人會細味金句背後意思?

想一想, 自己身邊有幾多良師, 而自己有否向他們學習, 又學到幾多? 
自己身邊有幾多良友?
自己遇過多少良機?

為什麼遇良師不學? 為什麼遇良友不交? 為什麼遇良機不握?
舉個例, 如果你响街見到陶傑, 你會做什麼? 大多人會說, 望兩眼然後和身邊友人講陶傑喎, 之後就走開.

一是一心認為良師良友良機多的是.
二是一心認為良師良友良機對你沒什麼所謂.

用股市作一例子, 99.99% 投資者, 一生買超過 100 隻股 (已經算少), 買 100 隻股 = 認為有 100 次機會 (不認為是機會為何買入?). 
但如果如巴菲特般說, 一生人只可買 10 隻股. 咁人生只有10次機會, 機會既 "質素" 當然大大提高.
當股市當炒時, 你發現一隻好股, 但你認為機會多的是, 就沒有用盡全副精力去研究該股, 最後 miss 左. 咁就因為你認為機會多的是.
而 miss 左後, 你認為 miss 左咪買過第二隻囉. 咁就因為你認為良機對你沒什麼所謂.


重點是要決心認為良師良友良機少之又少, 不可多得. 一遇到才會把握而不去錯過.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阿零, 公司宣佈左裁員名單喇, 你都知依家市況有幾唔好啦, 公司都蝕好多錢, 我係你上司, 我都唔想, 無論點都好, 希望將來再有機會合作啦"

"喂, 銀行打黎架, 如果你呢個月仲還唔到你筆貸款, 銀行就要收番你層樓同埋要你申請破產, 你收到就覆一覆電話啦"

"阿零, 我地不如分手啦, 再係咁都冇結果架, 你依家乜都冇..........................."

我的人生, 真是如我的名字一樣, 只是零?

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
從來沒抱怨半句 不去問理由
仍踏著前路走 青春走到白頭
成功只有靠堅守信心
奮鬥








曲 : 林敏怡
詞 : 鄭國江
編 : 林敏怡
唱:翁倩玉


雲與清風可以常擁有
關注共愛不可強求
不強求不強求永遠等候
如必需苦楚 我承受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
將要逝去總想挽留
想挽留想挽留看似荒謬
求今天所得 永遠守

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
從來沒抱怨半句 不去問理由
仍踏著前路走 青春走到白頭
成功只有靠一雙手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
將要逝去總想挽留
想挽留想挽留看似荒謬
求今天所得 永遠守

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
從來沒抱怨半句 不去問理由
仍踏著前路走 青春走到白頭
成功只有靠一雙手

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
從來沒抱怨半句 不去問理由
仍踏著前路走 青春走到白頭
成功只有靠一雙手

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
從來沒抱怨半句 不去問理由
仍踏著前路走 青春走到白頭
成功只有靠堅守信心奮鬥


徐零@零觀點

愛得太遲

"喂, 阿仔呀, 你今日生日, 阿爸話想同你慶祝,一家人食餐飯喎, 你今晚早d收工番黎啦, 我地一家人好耐都冇一齊食飯喇"
"唔............................, 媽, ....................., 今晚應該唔得, 好多野做, 應該要開 OT, 下次先啦"
".............咁好啦, 咁遲d先同你慶祝啦, 你自己小心身體呀"
............................................
"老闆, 我今日做埋d手尾想早少少走, 同屋企人食飯"
"係喎, 今日好似係你生日喎, 生日快樂, 咁你早d走啦"
...............................................
..........................................................
"喂, 阿仔, .............................阿仔, ............................你阿爸以後都唔可以同你講生日快樂喇, 佢...........................心..........心...臟...........病........發, 走左喇"
"............................................................................................."

最可怕是 愛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愛得太遲

作詞:林夕作曲:楊鎮邦@宇宙大爆炸
編曲:雷頌德
監製:雷頌德
主唱:古巨基

我過去 那死黨 早晚共對
各也紮職以後 沒法暢聚
而終於相約到
但無言共對 疏淡如水

日夜做 見爸爸 剛好想呻
卻霎眼 看出他 多了皺紋
而他的蒼老感
是從來未覺 太內疚擔心

最心痛是 愛得太遲
有些心意 不可等某個日子
盲目地發奮 忙忙忙其實自私
夢中也習慣 有壓力要我得志
最可怕是 愛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忙極亦放肆 見我愛見的相知
要抱要吻要怎麼也好
偏要推說等下一次

我也覺 我體質 彷似下降
看了症得到是 別要太忙
而影碟 都掃光
但從來未看 因有事趕

日夜做 儲的錢 都應該夠
到聖誕 正好講 跟我白頭
誰知她開了口
未能挨下去 已恨我很久

錯失太易 愛得太遲
我怎想到 她忍不到那日子
盲目地發奮 忙忙忙從來未知
幸福會掠過 再也沒法說鍾意
愛一個字 也需要及時
只差一秒 心聲都已變歷史
為何未放肆 見我愛見的相知
要抱要吻要怎麼也好
不要相信一切有下次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
這幾秒 能夠做到又有多少
未算少 足夠遺憾忘掉

多少抱憾 多少過路人
太懂估計 卻不懂愛錫自身
人人在發奮 想起他朝都興奮
但今晚未過 你要過也很吸引
縱不信運 你不過是人
理想很遠 愛於咫尺卻在等
來日別操心 趁你有能力開心
世界有太多東西發生
不要等到天上俯瞰


徐零@零觀點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中央的戰略邏輯 (中央的戰略棋子之補充)




 

上一篇 "田北俊 中央的戰略棋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0/31/strategy/), 可能太過著眼於田北俊, 所以寫多一篇補充一下中央既戰略.

補充 1: 中央的戰略邏輯

假如2017有假普選, 假設候選人是三個, 假設候選人只是分為親中或不親中, 會有以下組合
a) 親中, 親中, 親中
b) 親中, 親中, 不親中
c) 親中, 不親中, 不親中
d) 不親中, 不親中, 不親中

親中 = 盲目服從中央
不親中 = (有灰色地帶, 下面會講)

1) c 和 d?
因為 601 票在中央手上, c 和 d 基本上係冇機會.
2) a?
中央的計劃當然係 a. 但佔中後, 民眾已經覺醒, 如意算盤已被揭穿. 如果真是 a, 2017 會否有更多人上街? 當然, 中央仍然可以完全不理會香港市民, 照樣實行 a 計劃.
3) b?
如果中央希望安撫民心, 冇咁明目張膽, 會實行 b.

咁如果實行 b, 該名不親中人士會
b1) 反中
b2) 中立
b3) 親中

601 票在中央手上, 以上人士當然需要過中央果關.
b1) 沒可能過關
b2) 現在是中立, 點保證之後不反中. 中央咁謹慎, 會博?
b3) 呢個係最佳選擇, 但係點樣又 "不親中", 同時又 "親中" 呀?

到2017年, "好難" 有人可以是親中但扮不親中, 因為資訊發達, 又有外國勢力 facebook, 候選人既背景事跡大家都會知. 所以, 需要現在就開始部署無間道.
誰可以成為 "陳永仁"?
其中一個條件, A: 一直以來, 他唔可以太親中. (葉劉突然唔撐中央, 你會相信她嗎? 就如私煙換上黃絲帶, 你只會懷疑自己色盲.)
其中一個條件, B: 一直以來, 他唔可以太反中. (黎智英入閘, 大家只會認為黎智英已被收買.)
成為 "陳永仁", 其中一個條件是要在 A 和 B 之間.

計劃有機會成功係因為有一個灰色地帶, 就係 "不親中" 只需要是 "大多數市民認為他不會盲目撐中" 便可, 而不需是長毛, 黎智英, 泛民等人. "市民認為" 有很大的空間.
當然, 中央不會只預備一隻棋子. 但棋子必定是 "親中" 但又要 "看似不親中".

I will now recap in chinese, 中央只是要再一次蒙騙市民. 如果唔係, 依家就俾你真普選啦.
601票在中央手上, 整個假普選必定會預早計劃好. a 定 b3? 中央依家唔計劃, 唔通到時先算?

補充 2: 田北俊會成為特首?
中央不是要該棋子 (田北俊) 成為特首, 只需要充人頭.
中央既目的只係要安撫市民, 假普選唔係咁假架, 會有 "不親中" 人士入到閘架, 我地唔係蒙騙緊你地, 遲d係有真普選架, 不過要循序漸進囉.
如果市民成功被安撫到, 咁中央起碼可以拖多五年又五年, 冇2027都唔使再講冇篩選啦.

話明充人頭, 棋子越差越好, 不能成為特首就最好. 但因為入閘後是一人一票, 中央控制唔到, 所以棋子必定要是 "親中".

無間道只是入閘層面無間, 而不是特首層面無間.
因為成為特首後, 同梁生一樣, 係人係鬼, 人民必定知!



徐零@零觀點